老師今天上課提到的愛評網,我本身自己也蠻喜歡這個平台,老師上課的時候有味我解惑了我一直想不通的事情就是愛評網雖然使用的人數那麼多,但要怎麼獲利,原來我自己平常為了賺取優惠而寫食記時獲得的KOKO獎勵金就是他獲利的方式,因為他可以鼓勵愛好美食的人寫食記分享以外,也可以抓住原本的使用者,也可以吸引想找美食的人使用這個平台,利用KOKO獎勵金,一方面可以吸引使用者繼續使用分想確保他一定的分享文之外,也可以讓愛評面對店家的時候,可以說消費者是因為使用他們的APP或是網路平台,所以進型消費,讓店家願意上門登廣告,或是跟愛評網合作提供優惠,像我自己本身有時候也會去他的合作店家,打卡換優惠或是搶標他的口碑卷,如果好吃就會被我自己內入收藏的名單,下次也許就會在去在訪這個店家,所以我認為愛評網是個成功轉型為O2O的平台!!!!!
第二個O2O的應用是團購網,是由平台發起(17 life),不過不像早期的團購都是食物蔬菜需要物流的成本跟風險,而是改由跟餐廳飯店旅館之類的進行合作,讓消費者本身去進行消費,形成Online-to-Offline的概念,不過因為團購網對業者本身的抽成太多,雖然一開始打著可以幫業者開發新的顧客群,而且可以讓業者免費打廣告,但後來發現,其實會使用團購網的消費群其實大多都是因為價格被吸引,多為體驗型的顧客,只要優惠消失,就會尋找新的優惠,很難變成他們的忠誠顧客,所以現在的團購網只剩下幾個,而且可以選折購買的幼會也變得不多了。
第三個例子讓我覺得非常的厲害,因為看見的商機並不是眼前的,而使已經預見未來的北京易到用車 CTO ,是由阿里巴巴跟騰訊一起發明的APP,不跟下載的人也不跟計程車業者收取費用,而是利用計程車業者大量的使用讓他們找尋到可以發展的顧客,像老師說的商務業者或是觀光客大部分不可能只來一天,可以會待上2~3天甚至一個星期,大家都不希望帶很多錢在身上的時候,可以利用他們的支付系統進行消費,從餐廳到百貨甚至旅館,這個才是他們真的在乎的顧客!!!!!
第四個APP我覺得完全就會吸引到我,就是"WEAR",因為我就是一個買衣服也會希望別人給我意見的人,覺得有時候自己會有迷失,需要別人幫我挑幫我看,他利用社群的力量讓使用者可以決定想要的衣服,買好之後再進行分享。
最後一個,是IKEA,我之前也想過為甚麼他不發展電子商務,讓更多人購買他的商品,但今天老師說到他的兩大缺點我覺得非常認同,就是他在價格並沒有競爭力還有他要避免物流時需要承擔的風險,而是利用許多小巧思小創意,吸引顧客會到他們的實體商店進行挑選,而且像他們的實體商店都會有很多主題提供需要裝潢的消費者可以有想法或組合,今天最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的 型錄竟然有跟app搭配擴增實境的功能,讓你不會只有憑空想像之外,也增加了一些小樂趣,讓我真的覺得印象超級深刻的!!
以我自己在使用這些平台跟APP的經驗,我覺得"服務"、"專業度"、"信任"真的是最重要的因子,如果今天自己有機會可以發展一個O2O的APP或是平台時,我覺得"創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才能先吸引到消費者後,在抓住消費者的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